> 网络平台 > 亚洲-欺诈报告

亚洲-欺诈报告

Kroll提出的2009年亚太地区欺诈报告

与Kroll的友好链接:亚太欺诈报告

与世界其他地区一样,在亚太地区,经济下滑也阻止了欺诈者的经营能力,即使对合法企业也是如此。

**过去三年中,每家公司的平均亏损与2008年相比显着下降,从910万美元降至620万美元。有了更少的钱,就可以窃取更少的钱。

**尽管在过去三年中,有形资产被盗的公司数量(43%)比2008年的数字(41%)略有增加,并且是所有地区中最高的,但其他所有欺诈类别的发生率却较低,尽管通常不会比以前的调查要多得多。总体而言,过去三年中至少遭受过一次欺诈的受访者人数略有下降,从2008年的88%下降至这次的84%。

**只有22%的受访者发现公司欺诈行为的发生率有所上升,而37%的公司则有所下降。

但是,该调查表明,整个地区的员工关系仍是一个挑战,腐败可能会成为一个问题。

**今年35%的受访者表示,员工流失率再次成为增加亚太地区公司遭受欺诈的脆弱性的最常见因素。这是五个地区人员流动率中第二高的数字,远高于26%的总体平均水平。

**尽管只有10%的公司自己减少了收入,却增加了欺诈风险,但伴随着经济低迷的薪酬和报酬的严格性使脆弱性提高到18%,也是第二高的数字。

**尽管本次调查中遭受腐败或贿赂的公司数量从上次略有下降,从21%下降到17%,但认为自己极易受到攻击的公司的比例也从10%上升到15%。整个地区的大量刺激性支出可能导致了这种更大的担忧。

大量欺诈案件

在实地,克罗尔(Kroll)看到大量欺诈案件,不仅是当前的欺诈案件,还包括早在萨蒂扬(Satyam)欺诈案中就已经开始的欺诈案件,这种情况已经持续了多年,直到经济低迷使其无法隐藏为止。随着中国和印度等大型新兴经济体显然开始摆脱全球经济危机的影响,低迷导致欺诈事件发生的短暂喘息可能是短暂的。

聚焦中国

欺诈仍然是中国经济发展的致命弱点,它不仅限于不良的知识产权保护。在最新的调查中,有96%的公司表示在过去三年中至少经历了一种欺诈。尤其值得关注的领域是:供应商或采购欺诈(过去三年遭受了42%,而整个亚太地区仅为21%),内部财务欺诈(31%至18%),违反监管规定(31 %到21%),腐败和贿赂(27%到17%),当然还有IP盗窃(23%到13%)。在所有这些情况下,区域数字与全球数字相距不远。

在中国进行欺诈风险管理势在必行

大中华区是全球最具挑战性的商业环境。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是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它的制造业正在为世界提供各种各样的负担得起的消费品。但是,与此同时,在中国开展业务充满了复杂的文化和法律问题。

腐败,欺诈,知识产权盗窃和劳资纠纷只是在中国运营,合作或以其他方式存在的组织所面临的部分风险。对于在这里活跃的公司来说,调查和风险评估不是可选的,这是必须的。